我每天都会吃钙片,为什么还要在产后42天检测骨密度?
2018.02.02 6419人阅读 来源:爱博恩妇产医院
“产后42天门诊中,我常把“骨密度检查”作为常规的检查开给产后妈妈们。有些产后妈妈认为,孕期到产后已在持续补钙,而且自我感觉状态良好,因此“骨密度检查”是一项非必要性的检查。另外,大家常认为“骨质疏松”不是病,多喝牛奶吃钙片就好了,不必太在意。这其实往往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骨骼健康,不是女性孕期或产后“一下子”的事儿,而是“一辈子”的事儿!下面,我和各位产后妈妈分享一下关于骨密度的话题。”——三甲医院·爱博恩国际妇产中心副院长张秋娟主任
孕期/产后为何还要检测骨密度?
由于怀孕后人的内分泌会发生变化,孕妇的关节韧带弹性下降,同时胎儿也需大量的钙来确保生长发育,有数据调查显示,孕妇在怀孕期间每天大概需要1500毫克的钙才能满足自己和孩子的需求,是没有怀孕女性需求量的两倍左右,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孕妇的骨密度降低。
但很多妈妈认为只有在孕期需要补钙,事实上,在产后阶段,宝宝依然不断通过母乳吸收妈妈的营养,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母体的钙质缺失,从而对母体和新生儿造成伤害,所以通过骨密度的检查来确定妈妈是否需要继续补钙,也可避免乳汁缺钙所造成的宝宝缺钙的现象。
产后腰背疼非小事
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别忽视,我身边有位朋友,叫笑笑,今年36岁,两胎都顺产,坚持母乳喂养。生完老二出月子后一直感觉腰疼,但因为一直忙着照顾宝宝,也没有时间去产后康复门诊。痛了两个月后,实在忍不住,到爱博恩综合门诊的脊骨神经科就诊后,通过医生检查发现,笑笑多个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进一步检查提示,患有骨质疏松症。
其实,这种新妈妈的骨质疏松多是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为腰背痛,甚至行走困难、身高变矮,患者往往在妊娠晚期出现腰背疼痛,产后哺乳早期症状加重,严重或久拖不治患者,常出现胸腰椎多发骨折,腰部活动受限。
由于很多人认为妊娠期、哺乳期腰痛是正常现象,加上这时期做X光片、骨密度测试对于患者来说不方便,因此,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容易被忽视,也常被漏诊、误诊。其实,测骨密度的过程也不复杂,主要是根据产妇的桡骨手腕或者脚部尺寸和形状,使用不同的辅助脚板来测。
身体好?是不是就没有骨质疏松?
许多产妇以为骨头不疼不痒的,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大错特错!多数的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至中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当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已为时过晚。像少运动的人、围绝经期女性、有慢性病(如糖尿病)、产后等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
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为60%-70%。在美国,每年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费用至少有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于家庭成员的依赖,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骨质疏松症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使病人痛苦异常。
常吃钙片就能治疗骨质疏松了吗?
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是综合的,并非单纯地补钙就可以预防,也并非所有的补钙制剂都对人有益。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建议哺乳期女性,首先需要停止哺乳、避免负重,按医嘱补充钙剂、活性维生素D、营养支持。严重者是需住院治疗,在内分泌医师指导下使用降钙素、二膦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若已发生骨折,建议先在骨科处理骨折后,再到内分泌代谢科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对于还没有出现这些症状的准妈妈、新妈妈们,建议在饮食上应注重钙的补给,必要时服用钙剂、维生素D等满足孕产期需求。此外,若有腰痛症状,应及时跟医生沟通,尽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后期骨折等情况发生。